Blackberry 8700这一代产品的特点是采用了横向的QVGA TFT屏幕,也是中国大陆地区引进的第一款黑莓手机。
中国移动在2006年就已引入了行货黑莓手机,终端与邮件服务捆绑销售,主要面向在华外企和大公司。
全键盘不光只有打字快,它上面的26个字母按钮,还等同于26个快捷键。
全键盘细小的按钮就像黑莓果实表面的颗粒,这就是“黑莓(Blackberry)”品牌名称的由来
对大部分黑莓用户来说,使用快捷键是很容易养成的习惯:想打开“短信“,按下Alt和M(Message)就行了;想要快速回复,按下R(Reply)即可。这种对效率的追求,至今仍让许多使用触屏机的人怀念不已。
黑莓OS还是当时最早的智能手机系统之一,它让黑莓用户很早便享受到了自由定义手机功能的乐趣。
当时国内有一个叫“莓园无线”的网站,它允许用户直接使用手机网络下载应用程序,且不用费时费力地连接电脑,但这个等同于现在“手机应用市场”的网站早已打不开了。
那时黑莓可用的应用程序,从浏览器到电子书,从天气应用到LED变色软件,应有尽有
黑莓版Opera Mini浏览器,曾经的黑莓用户可能会对App界面感到熟悉
许多编程爱好者还会聚集在“黑莓之家”“52BlackBerry”等好几家黑莓手机论坛里。他们发布自制的黑莓主题,分享修改版应用程序——可能比官方版还要好用。
大家互相交流经验,分享成果,这些社群可能是当时最早的手机应用生态圈。
在黑莓丰富的应用程序中,当然少不了游戏。黑莓手机内置的《打砖块》,曾让华尔街的商业精英们都为之疯狂:一家投行的CEO因为过度沉迷,最后只好找上技术部门,要求把游戏卸载。
打砖块并不稀奇,但是用黑莓手机玩起《打砖块》来,体验大有不同。这和黑莓另一项硬件设计有关。
黑莓从来不用常规方向按键作为导航模块,比如一些中期黑莓机型,它的中央设计有一颗“轨迹球”,类似于走珠,拇指可以搓动它万向滚动,用起来精准流畅,体验远胜过死板的方向按钮。
中央的白色球体就是“轨迹球”
黑莓大厦从失去支柱,再到倾塌,几乎也是一夜之间。
2007年是充满变革的一年。塞班被诺基亚收入囊中,安卓的秘密研发进入攻坚阶段,而乔布斯亲口说出“改变世界”的初代iPhone发布会,也发生在那年。
那天,乔布斯登上舞台中央。在讲到“iPhone革命性交互”那一章节时,大屏幕上一字排开了四部手机,当中就有一台黑莓。
“看到屏幕下方那占比40%的按钮了吗?不管你用不用得着,这块键盘就待在那里。这些塑料按钮,不会随着你使用的程序而改变。
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键盘全扔了,只留下一整块巨大的屏幕。”
后来的事情怎么样了呢?(未完待续)